<dd id="3tuxo"><track id="3tuxo"></track></dd>
  • <dd id="3tuxo"></dd>
    <dd id="3tuxo"><track id="3tuxo"></track></dd>
  • <th id="3tuxo"></th>
    <dd id="3tuxo"></dd>
    2022年10月21日
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> 縣區新聞 > 義馬 > 正文

    義馬市新區街道:求真務實謀發展 產業興旺惠民生

    本報記者 郭遠慶
    來源: 發布日期:2022-10-16   打印

      三十里鋪社區葡萄豐收 張春光 攝

      全域綠化 呂哲 攝

      新區街道鳥瞰 張春光 攝

      季度觀摩 呂哲 攝

      參觀付村花椒種植基地 呂哲 攝

      綠川環保公司 張春光 攝

      石門雜糧基地車間 張春光 攝

      河南德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車間 呂哲 攝

      裴村社區十戶聯防組長入戶 呂哲 攝

      石門社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呂哲 攝

      五美庭院 呂哲 攝

      馬嶺社區集中居住區 張春光 攝

      喜迎二十大,奮進新征程。金秋時節,走進義馬市新區街道,老人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鍛煉、拉家常,孩子們在兒童服務中心開心玩耍,游人在十里畫廊漫步……今年以來,新區街道以“五星”支部創建為載體,圍繞“一推六抓三保障”的發展思路,堅持“項目為王”推進產業發展,立足服務民生發力城市創建,持續統籌協調推進鄉村振興,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強勁,人居環境不斷改善,居民幸福感、獲得感不斷攀升。

      堅持黨建引領 鍛造過硬能力

      一枝一葉總關情,一點一滴顯初心;鶎庸ぷ髑ь^萬緒,連著千家萬戶,如何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,切實增進群眾幸福感、獲得感?記者通過走訪,答案躍然紙上。

      “我們已經完成10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注冊,其中3個已經正式運營。”新區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以來,他們以開展“能力作風建設年”活動為契機,不斷深化理論武裝,提升黨員干部的理論素養,強化為民服務能力,黨建基礎不斷夯實。

      支部創“五星”,賦能促振興。圍繞“五星”支部創建工作,新區街道第一時間成立了專班和指導組,明確任務分工,落實責任到人,盯緊創建目標,明確“摘星”時限,將創建工作同社區實際結合起來;走村串巷,大力宣傳社區“五星”支部創建工作的重要意義,通過高標準建設宣傳展板,提高群眾思想認識;扎實開展“五星”支部創建專題調研工作,精準發現社區在基層黨組織建設、產業發展、人居環境集中整治等方面的短板弱項,針對性地制定改進措施,逐步形成黨建引領、黨員帶頭、群眾參與的濃厚氛圍,讓“五星”支部創建工作真正惠及民生。

      “十戶聯防”全覆蓋,織密疫情防控網。9月22日,新區街道裴村社區一組的陳明利逐戶排查重點人員、宣講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識。“我們將社區劃分為組、戶等治理單元,發揮鄰里優勢,優先從黨小組組長、居民組長、退休干部、熱心群眾中推選身體健康、德高望重的常住居民擔任戶長,無縫對接每一位居民。”裴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姚奐霞說,由于各地疫情不斷反復,社區防控壓力陡增,他們以社區為試點,逐步探索出“排房組聯、散戶混聯”、“戶長牽頭、戶戶監督”及“掛牌上墻、定人定責”的“十戶聯防”責任制,并在10個社區全面鋪開。目前,“十戶聯防”責任制全部建立并有效運行,共設112個樓(院)長、426個戶長,建立聯防微信群559個,懸掛公示牌538個,建立起農村疫情防控的“銅墻鐵壁”。

      提能力,轉作風,重實干,爭出彩。“五星”支部創建和“十戶聯防”只是新區街道提升能力作風的一個縮影。該街道通過周密謀劃、精心組織,在“提”上下功夫,鼓勵年輕干部參與到疫情防控、文明城市創建、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等重點工作中去,各展所長、各盡其能,確保能力建設整體提升到位;在“轉”上下功夫,健全完善了“日通報、周例會、月調度、季觀摩、年度考核”的工作制度,營造比學趕超、爭創一流的干事創業氛圍,確保能力作風持續向好;在“干”上下功夫,把“能力作風建設年”活動轉化為推動街道發展穩定的生動實踐。

      突出產業培育 積蓄發展后勁

      金風送爽,丹桂飄香,又是農作物收獲的季節。9月20日,在新區街道石門社區老家石門雜糧基地,村民李愛紅將一批新產品往展示柜中擺放;廠房內,兩名工人有序操作設備,經過一道道工序,玉米面、石磨面、花生油等12種精加工農產品從生產線中陸續產出。“中秋節期間,我們收到了300多單訂單,銷售額12萬元。”石門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張小軍說,雜糧基地建成后,他們對村集體和農戶的2000畝耕地進行統一管理,從種植到收購實現一條龍服務,對社區優質的農副產品加工、包裝、銷售,不僅能促進集體經濟發展,也能帶動村民增收。該項目共投資1200萬元,預計年產值500萬元。同時,該社區著力打造假日菜園、老家記憶文化長廊等石門田園綜合體項目,讓項目建設跑出“新速度”。

      在義馬市綠川環保治理有限責任公司,年產8萬噸液體二氧化碳項目已基本完成,正在進行試生產。“我們依托大連理工大學的技術支持,對開祥化工的產業鏈條進行延伸,將二氧化碳等廢氣“吃干榨凈”,生產出液體二氧化碳等產品,不僅實現零排放,還能提高產品附加值。”該公司負責人介紹,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遇到諸多難題,新區街道為此成立了項目專班,攻堅克難,幫企業解決了很多問題。項目建設正成為新區街道發展的引擎。

      9月22日,在新區街道付村社區花椒展示廳內,可愛的“付椒椒”卡通形象成為付村花椒最生動的代言。付村社區有著20年的花椒種植歷史,如今在街道的引導下,走上規;N植道路。今年,付村社區花椒基地項目通過河南省綠色農產品認證,現已發展4個種植片區、4個加工基地,注冊了“付椒椒”“椒香驛麻”2個特色品牌,并新建成1個產品展示廳和1個直播間,為付村花椒銷售打開了新渠道。

      目前,他們著力打造以貫穿市區中心的中部特色商業中軸線、南北兩條休閑旅游經濟帶為主體的“一軸兩帶”。在新區街道南部,千秋、禮召、二十里鋪三個社區耕地較多、農業基礎較好,千秋蔬菜大棚、禮召“紅不軟”桃園、車厘子采摘園等產業聚集,南郊山脈、仙崖公園等自然資源齊聚,發展果蔬采摘體驗游可為群眾增收;依托南部山區的地理位置優勢和現有的仙崖公園等資源,深度挖掘南山發展潛力,建設南山公園項目,著力打造戶外休閑運動產業;依托新安故城、慈禧行宮等歷史文化資源,加強保護與開發,打造文化旅游產業園;通過果蔬采摘體驗、戶外休閑運動、文化旅游產業的打造,形成南部休閑采摘經濟帶。

      2022年,新區街道全面落實“一線工作機制”,圍繞義馬市“三城四基地”部署,在產業培育上下功夫,成立了35個項目推進專班,時刻跟進項目建設進度,做好跟蹤服務。目前,該街道共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.46億元,完成產業孵化2.71億元,發展勢頭良好。

      提升鄉村顏值 繪就幸福畫卷

      周末到新區街道石門社區十里畫廊打卡,閑暇時在社區游園漫步……這段時間,從周邊地區到新區街道社區散心、賞秋的游人逐漸多了起來,人們攜家帶口來到義馬的城市“后花園”,徜徉在如畫的景色中,感受著鄉村變化提升的顏值。

      近年,新區街道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,持續開展清潔家園行動、殘垣斷壁整治、“三五”社區創建,按照“微改造、巧植入、精提升”原則,因地制宜、分類施策,將景觀、文化、民宿、產業等結合起來,打造“一、二、三產融合發展,農文旅養相得益彰”的城鄉新面貌。

      該街道在全域范圍內推進“開展‘六清’、治理‘六亂’”工作,累計清理生活垃圾雜草雜物14892.2余噸、建筑垃圾4000余噸、溝渠11.8公里、衛生死角175處。深入開展殘垣斷壁整治工作,對有安全隱患、嚴重影響村容村貌的廢棄老宅予以拆除,對具有文化修復價值的積極協調進行加固改造,對部分可改造修復的閑置宅院,拆治結合、修舊如舊或改造為民宿。在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上,他們就地取材、變廢為寶,將石磨、碾子等閑置舊物件利用起來,建造了石門游園、健身廣場等“五園”240余個;突出“一村一特色”,布局打造了禮召月季花海、石門景觀石等村口標志性景觀300余處,創建“五美庭院”350余戶。該社區還利用有利時節,開展全域綠化行動,能綠盡綠、宜綠盡綠,累計綠化面積達8萬余平方米,栽植苗木14萬余棵。如今,石門、梁溝、付村等社區3萬余平方米的墻體變身“小徽派”風格,轄區面貌煥然一新。

      “幾年前的石門社區,石頭和垃圾到處都是,周圍的山也都是荒山,雜草叢生。如今村里環境變好了,老百姓心情也好了。”9月22日,石門社區居民張先生告訴記者,他每天看著干凈整潔的水泥路、錯落有致的農家院、房前屋后茵茵綠植,心里滿滿的自豪感。

      “下一步,新區街道辦事處將牢記使命,不負重托,緊緊抓住項目建設‘牛鼻子’,加快項目建設步伐;筑牢服務大局‘主陣地’,助力文明城市創建;打好鄉村振興‘組合拳’,提升群眾幸福感、獲得感;鍛造基層黨建‘強引擎’,推動各項工作上臺階、上水平,以優異成績獻禮黨的二十大。”新區街道黨工委書記李磊表示。


    亚洲A电影
    <dd id="3tuxo"><track id="3tuxo"></track></dd>
  • <dd id="3tuxo"></dd>
    <dd id="3tuxo"><track id="3tuxo"></track></dd>
  • <th id="3tuxo"></th>
    <dd id="3tuxo"></dd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