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(記者梁如意)10月6日,在澠池縣仰韶鎮西天壇村村民梁保豐家的打谷機前,開著大車小車來脫粒谷子的農民排成了長隊,大家喜上眉梢,有說有笑。為啥?今年的新米價格每公斤又比去年提高了1元。 澠池縣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地區,光照時間長,晝夜溫差大,非常適宜谷子的生長。谷子收割后,經過加工就成為小米。當地種植谷子已有幾千年的歷史,所產小米米粒飽滿、色黃如金、米油豐富、黏性強、入口甘醇、清香宜人、回味悠長,被叫作“金谷”。由“金谷”加工的小米,在清朝時曾進貢朝廷,被稱之為“貢米”。 目前,澠池縣的谷子種植范圍遍布10多個鄉鎮150多個村,種植面積近2萬畝。由于澠池小米營養豐富,市場供不應求,當地小米價格基本穩定在每公斤13元左右,賣到外地的商場、超市,價格更高。當地農民通過對比,發現種植谷子效益非?捎^,畝收入比種植其他農作物高出一倍。因此,近年來,谷子在當地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。 過去農民種谷子,不太重視新品種的選擇,如今嘗到了種谷子的甜頭,把優良品種的使用和科學管理放在了重要位置。在仰韶鎮后澗村采訪,記者看到一位大嫂正在晾曬谷子,上前詢問今年谷子收成情況,她笑嘻嘻地說:“今年我家種的3畝谷子收獲大約1300公斤,碾成小米能賣一萬塊錢吧,比種別的東西強。”大嫂表示,明年要把5畝責任田全部種成谷子。 記者走訪了澠池縣仁村、洪陽、仰韶等多個鄉鎮,隨處可見農民收割、脫粒、晾曬谷子和銷售小米的場景。因為今年的新小米非常搶手,很多外地客戶進村入戶,以每公斤14元的價格收購小米,于是,便有了開頭的一幕。 |
澠池農民種谷種出新名堂
每畝地平均收入三千元,與種植小麥、玉米相比收益翻一番
來源: 發布日期:2022-10-08 打印
